隨著疫情一天天發展💂🏼,有越來越多的震旦學子加入到誌願者行列,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祖國告白🙎🏿,共鑄愛之力量。有些話不必說出口🧖🏿,點滴都放在心頭👷♀️,一路風雨我們都會走過👩👦🏦。
“黨員,就是在不平凡的日子裏做好平凡的事 ”
17學前3班陳貝妮同學是一名中共預備黨員。面對疫情,她深感自己有責任、有義務,在這場抗疫阻擊戰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她將手裏的手機換成了測溫槍、標準的普通話換成了接地氣的松江話,服務於松江區石湖蕩鎮的金匯村🫄🏿。2月14日當天她的職責是負責一戶14口人的返滬隔離家庭。“家裏缺什麽直接和我說💇🏼♂️,我替你們跑腿…”🔳,“奶奶,您要帶上口罩”🥑,“爺爺🍍,河邊洗鞋子,不安全也不衛生👷🏽♂️,回家洗”,“阿姨👨🏭,你們的飯來了!”。她說:“雖然只是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工作,但讓我感受到了自己內心的溫度。坐在村口的凳子上🫄🏻,我相信,冬再凜冽❕,春天也一定在路上,等著一切過去🤥,春光與我們共赴❇️。”
“祖國🙅♀️,有我😱,我是共青團員”
19學前10班袁智超同學來自上海金山🧑🏽🎄,受到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媽媽的影響踴躍報名成為了所在街道誌願者和S36亭楓高速道口防疫誌願者。她說:“道口上很多的大貨車,我們需要踮起腳尖仰起頭才能與他們對話🍴,他們之中又有很多司機對手機的使用還不是很了解👨🍼,因此填表的過程中還是要我們來指導,所以經常需要仰著頭說話,久而久之頸椎非常酸痛👃,腳也因為長時間的踮起而感到不適🥨,與此同時我們又要安撫各位車主們逐漸焦躁的心。但我牢記作為共青團員就要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任何一個時代,只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們是抗‘疫’青年Ⓜ️,家門口的關口就由我們來保護吧🔢!”

“祖國👝🤼♂️,我們並肩作戰”
19學期10班王爽來自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尖山區👨🏿🦳。疫情爆發後,雙鴨山市市政府聯合各個社區開展走訪到戶行動🧑🏼🏭,為各家各戶發放通行證,填寫疫情告知單。但是人手不足🍢,社區行動進行緩慢,得知這一情況🫸🏽🧑🏻🦯,王爽同學立刻主動要求加入社區開展防疫行動,成為了朝陽社區的一名誌願者。工作職責是登記好各家各戶人員情況,詢問十四天內有無接觸過非本市人員或者離開過本市🦸🏽♂️,身體有無不適情況。並且給家中無人的住戶進行電話到訪,確認情況📃。在處理告知書期間😴,她還接受了雙鴨山市地方臺記者的采訪。她說:“祖國正處於特殊時期,我更要排除萬難✢🙂↕️,為祖國做貢獻🐯,不論工作多辛苦🐻、多勞累,我都時刻與祖國一起並肩作戰,時刻奮鬥在前方👴🏼。”

“成為更多人的肩膀”
17學前7班許佳亮的父親2月1日加入長寧區疾控中心的誌願者隊伍🍃,2月7日當上海返程高峰來臨時,該疾控中心面臨人手不夠的問題,父親問許佳亮願不願意加入,許佳亮二話不說點頭同意🛻。他跟隨父親和其他誌願者24小時輪班駐紮在疾控中心🏥🧑🏿🦱,隨時聽候指令,接送和陪護區內需集中醫學觀察人員在指定醫院和集中觀察場所之間來回✧。他說:“父親是我的榜樣也是我的肩膀🚴🫁,而我想成為更多人的榜樣和肩膀♨️!”
“若有戰🎂,召必回”
19學前5班劉祝衫同學是一名退役士兵🧛🏽,疫情發生後,他看著醫護人員日以夜繼,不計報酬💶,不顧生死🤦🏽♀️🏃🏻;看著曾經的戰友勇挑重擔🏃➡️,奔赴一線📺;看著“火神山”“雷神山”兩家醫院以“中國速度”展現在世界面前救死扶傷。內心被觸動🥦、被震撼、被征服。他說⛎:“‘若有戰,召必回’是退伍時每位軍人的錚錚誓言,現在戰役來臨我必須為國家做點什麽。”因此👩🏻🦽,他加入了社區誌願者,負責測量小區居民的體溫。工作是簡單的,也同樣是繁瑣的。測量體溫看似普通,實則傳遞防疫知識才是重中之重🧖🏽♀️。工作中,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他深受身邊黨員誌願者們的影響,正是那些親力親為📲🚦,敢挑重擔的形象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他相信“一往無前虎山行,撥開雲霧見光明。夢裏花開牡丹亭🙍🏿♂️,萬象成真歌舞平。”
